图片
作者:子墨
李玫瑾教授说:“一定要停止这种对孩子无意识的羞辱,有太多的家庭,不会好好说话,生活中对孩子总是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指责、批评、居高临下的羞辱、正话反说,这无疑对孩子是巨大的伤害!”
在众多家庭里,存在着一种令人痛心的现象,那就是对孩子无意识的羞辱。
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有察觉到,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孩子进行指责、批评,甚至是居高临下的羞辱,还会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。
这种情况就像是一种无形的“语言暴力”,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。
就像“伤仲永”的故事一样,仲永本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,有着过人的才华。
然而,他的父亲却没有正确地引导他,反而带着他四处炫耀,稍有不如意就可能对他指责批评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仲永最终“泯然众人矣”。在现代家庭中,也不乏类似的情况。
比如,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是有一门功课稍微有些退步。
家长本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,然而却脱口而出:“你看你,就这一门还能考成这样,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?”这种看似平常的话语,其实充满了指责和羞辱的意味。
孩子原本兴奋的小脸瞬间变得黯淡无光,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。
据儿童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,他们对来自家庭的评价非常敏感,负面的话语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卑、焦虑等不良情绪。
家长们常常不自觉地站在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,对孩子行使“话语霸权”。
这就好比封建时期的家长权威,不容置疑。
在古代,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”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,家长如同家中的君主,拥有绝对的话语权。然而,现代社会早已倡导平等的亲子关系。
比如,孩子想要尝试一种新的绘画风格,家长却不屑地说:“你懂什么是画画吗?就你那两下子,还想创新,别到时候画得四不像。”这种话语完全否定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欲。
就像“大禹治水”,大禹治水成功在于疏导而非堵塞。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,需要家长的引导而非打压。
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:“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;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。”家长这种居高临下的羞辱性话语,无疑是在阻碍孩子心灵和能力的正常发展。
还有一种正话反说的情况,家长以为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,其实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。
这让我想起“揠苗助长”的典故,农夫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在帮助禾苗生长,实则违背了自然规律,最终导致禾苗全部枯死。
家长正话反说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,看似是一种别样的激励,实则是违背孩子心理成长规律的。
例如,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,家长可能会说:“哟,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,你还会做家务了?”孩子听到这样的话,会觉得自己平时在家长眼里是一个懒惰、不懂事的形象,自己的努力和善意没有得到认可,反而被嘲讽。
在家庭这个本应充满爱与温暖的港湾里,孩子却要承受这样的“隐形伤害”。这种伤害就像一把钝刀,慢慢地割磨着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
家庭中的无意识羞辱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伤害。
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,摒弃那些不好好说话的习惯,建立平等、尊重、鼓励的亲子沟通模式。
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,需要用爱和积极的话语去浇灌,才能茁壮成长。只有停止这种无意识的羞辱,家庭才能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